虽然目前
外汇市场上的
女性人数还只是少数,但
傅利认为,女性主导外汇行业的
日子已经不远了。
/如果女性成为外汇市场的主力军,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会变小,因为市场由大量数据和新闻事件引起的即时反应可能会减少。
/不过,她认为,这种情况可能符合央行的预期。
,但这减少了投资者的机会。
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外汇分析师,Foley
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
JaneFoley回忆说。
/很多年前,一个男银行家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
我是个经济学家。
然后
他就笑我。
我只能回答他
有两个经济学证书。
而现在,这种情况。
对话再也不会
发生了。
/截至
当地时间4月26日,
巴西累计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369423例,较前一日新增28636例;累计
死亡病例391936例,较前一日新增1139例。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专家预测,若巴西政府对医疗专业人士提出的加强
佩戴口罩、保持
社交距离等
防护措施的建议仍不予重视,那么预计到今年8月份,该国因新冠肺炎
疫情死亡的人数可能超过60万。
印度新冠疫情愈演愈烈,体育赛事的正常举办已受到严重影响。
据《印度快报》26日报道,印度足球超级联赛3月14日结束收官之战后,各支球队进入休整期。
受疫情影响,本赛季共有23场比赛被
取消,各家俱乐部也暂被禁止在转会市场“采取任何行动”。
原定于今年3月至4月印度参加的世界杯预选赛、11月印度主办的U17女足世界杯将被推迟举行。
此外,印度羽毛球公开赛、印度队参加的比利·简·金杯
女子网球赛(原联合会杯)也相继宣布取消或推迟。
据外媒,美国方面着眼于大幅减少对
伊朗的
制裁以恢复协议。
拜登政府和前美国政府的
官员
透露,拜登政府考虑接近全面撤回特朗普时期对伊朗实施的部分最严格的制裁,以换取伊朗重新遵守
伊核协议。
随着本周维也纳间接谈判的继续,美国官员也拓宽了准备向伊朗提供条件的选项,伊朗方面一直要求美国取消一切制裁。
不过,官员们拒绝透露正在考虑取消那些制裁,但他们强调,除与核计划
相关制裁外,愿意取消包括恐怖主义相关、导弹相关以及人权相关的非核制裁。
还有消息称,美国方面表示,如果重新加入伊核协议,将保留对伊朗的部分制裁。
以上消息导致国际油价短线
下挫,WTI原油期货因此短线下挫约0.3美元,布油期货走低0.4美元。
全球市场对通胀关注度不断上升 《21世纪》:近期国际和国内市场对通胀的关注都在不断地加剧。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明:实际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大家更关注的问题是全球低通胀甚至是通缩的问题,这其中核心问题是全球有效
需求不足以及产能过剩。
因此,尽管在2008年之后,以发达
国家为主的全球央行不断地进行货币宽松,对全球经济进行刺激,但是实际上在疫情之前我们发现通胀反而是越来越低的,甚至有些国家进入长期的低通胀,甚至负通胀,所以对应地进入了一个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代。
那么疫情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胀的压力在提升。
从需求端来看,在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很多国家陷入了疫情的影响,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去
控制疫情。
但是这些措施都会使得需求受到影响,比如
出行需求,旅游、商务出行等的需求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需求被暂时地压抑。
但是今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整体得到有效的控制,需求实际上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回升。
同时,去年以来,全球的主要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
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强力的刺激政策。
比如美国政府推出了号称是无限量QE(量化宽松)的政策,这种货币宽松的力度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刺激力度还要强得多。
因此,一方面是疫情对于需求的冲击是一次性的,那么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大家的这种正常的生活需求本身就有一个集中式的爆发和回补。
另一方面,在全球自去年以来大规模的货币、财政刺激的背景之下,需求本身也有一个扩张。
综上,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需求并不差,而且今年以来实际上需求还是比较强的。
从
供给端来看,疫情对于供给的冲击反而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企业的生产实际上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不是说今天疫情得到控制,明天就可以开工生产,特别是在现在全球整个
产业链高度发展的背景之下,任何生产都不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能够解决的,都是上下游产业链共同生产的一个过程。
今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疫情在不同国家的发生和发展出现了不均衡。
有的国家控制得比较好,比如去年我们国家是疫情得到最先控制的,今年主要的发达国家也初步得到控制。
但是目前来看,以印度为首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反而疫情有加剧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国家,疫情的发展程度不一样。
《21世纪》:印度其实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那么此次印度的疫情对全球产业链是否有影响? 明明:印度是主要的生产国,因此印度的疫情使得整个产业链受到了扰动。
我提出一点,疫情对于供给的扰动可能是一个持续性的影响。
而且,这两年可能还有一个大的宏观背景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都要求制造业回流本土。
此外,一些企业的产业链实际上也在做一些新的布置和安排,比如前一段时间全球芯片的短缺等问题都对供给形成了扰动。
我们看到目前的一个情况,就是在疫情后的宏观经济和疫情前过去10年的宏观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不同。
虽然刚才我们说一些中长期压制需求的因素,如人口问题、老龄化问题、收入格局问题,短期都得不到解决,但是短期的供需缺口可能出现了变化。
所以,现在从过去的供大于求的格局变成了供不应求的格局。
这实际上是推升全球通胀的一个基本的宏观经济预期,也是对于我们理解目前通胀的讨论的一个比较好的宏观背景。
参与评论(0)